科技日报:王志功的“芯片情结”
发布人: 宋老师    发布时间: 2000-07-20    浏览次数: 514

科技日报:王志功的“芯片情结”

  

王志功的“芯片情结”

科技日报 2000720星期四

  日前,为表彰“**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东南大学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研究所所长王志功教授在其科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他江苏省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要将我的一生奉献给祖国和人民。”这是王志功教授的肺腑之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997年从德国学成归来的王志功教授一直秉承着矢志报国、献身科学的精神,为我国的微电子光电子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正当我国芯片的使用量突破每年100亿块大关,并且继续保持急剧增长势头的时候,王志功教授等我国集成电路专家们正在面临着这样一组数字:1999年,我国所需价值435亿元的100120亿块芯片,82%依靠进口;所需的1万多种芯片中能够自行开发的仅300多种;我国已建的集成电路生产线上很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90%以上是为国外加工的;我国的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不到3000人;集成电路设计业的产值占整个行业的比重不到1%。更重要的是,关系我国信息安全和信息产业需求的关键集成电路,如计算机的核心芯片CPU、互联网的网关网卡电路等几乎百分之百从国外进口,这无疑极大地威胁着我国信息网络乃至整个国家的安全。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已经迫在眉睫。

作为归国定居的集成电路专家和国内年轻的学术带头人,王志功教授在强烈的历史责任感驱使下,将自己在国外十多年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的经验、国内两年创业过程中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道路的实践,结合同行专家们的共识,写成一份长达13页的建议书,分别呈送到教育部、科技部和信息产业部等部门建议书引起了这些部门以及中央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作为重大战略问题加以研究。为此,王志功教授还应邀参加了科技部、教育部等召开的紧急会议,规划进一步的工作。

从报告提出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国家有关部门就作出规划:在5年内投入数亿元设立人才培养专项基金,支持一批条件较好的高校成立集成电路设计教学中心,成立中国多目标芯片加工服务中心,并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集成电路设计创业基地。也正是在这个建议的推动下,第一个集成电路创业基地已于今年220日在上海成立。王志功教授应邀参加会议并成为该基地的五个专家顾问之一。

一颗滚烫的赤诚之心

      1981年,王志功在东南大学读完本科、研究生并取得硕士学位后,到同济大学任教。1984年,他被公派赴德国波鸿鲁尔大学进修,后转攻博士,主要从事光纤通讯,用高速集成电路研究。在此期间,他提出的窄带再生分频式时钟恢复电路的新思路,受到德国邮电研究院30万马克的资助,并获得重大科研成果。19906月,王志功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德国工学博士学位。此后,王志功教授到德国弗朗霍夫协会应用固体物理研究所任客座研究员,参加了德国微电子和光电子学等六项全国重点联合攻关计划,由他主持研制的光纤通迅中的发射电路、时钟恢复电路等一系列芯片的速率屡破世界记录,同时他还完成了40Gbs发射、接收机单片集成电路等世界级重大课题。短短几年间,他发表论文70篇,获得7项德国专利和3项国际专利。

此时,王志功博士已取得了德国“绿卡”,并将成为该所的终身研究员。妻子吕晓迎已在德国上完博士后,生于德国的两个儿子也已上了小学,他们在德国的旅游胜地黑森林地区拥有宽敞的住所和小汽车,清清小河从住所旁边流过,生活是那样宁静、美好和富有规律。

然而,此时的王志功心里越发不安起来。作为一个出生在黄河边、成长在**畔的炎黄子孙,他无论如何也割舍不去对祖国的亲情、对母校的眷恋。他趁两次回国讲学的机会联系妥归国事宜,到19979月底,他和妻子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匆匆打点行装,带着两个儿子,赶在祖国47周年华诞前夕踏上了日夜思念的华夏故园。

他曾经带着真挚的感情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我的成长离不开国家的培养。在过去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我熟读过许多毛泽东著作,钻研过马克思的《资本论》,当过市级‘优秀团员’,因此,为强国富民而读书,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为人类作出较大贡献的远大志向已深深扎根在我心中。现在,自己已经成长为芯片研究设计方面的专业人才,我要和无线电系已有的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相互配合,和老中青教师密切合作,建设一个基地,带领一支队伍,开拓一个领域。用我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来反哺母校,回报社会。我感到没有比这样做更能够体现我人生价值的了。”功深志高的王志功教授拳拳报国之心溢于言表。

一篇自强不息的华美乐章

王志功博士回国后,受到了国家教育部和他的德国导师在内的各方面的支持和欢迎。教育部和东南大学专门拨出100多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筹建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研究所,支持王志功开展工作。翌年,全国首家以超高速光电集成电路和微波单片集成电路设计为主攻方向的“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研究所”在东南大学正式成立,博士生导师王志功教授出任所长。通过先后两年多的努力,目前该研究所已拥有三台大型工作站、20多台高级PC工作站和40多套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形成了包括十多名硕士、博士在内的合理的学术梯队;已有300多万元的研究项目正在运行;与复旦大学、华晶集团、电子部131455所、深圳华为公司、航天总公司以及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新加坡等多所大学、公司及科研生产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开辟了若干条工艺生产线的应用渠道。为推进我国高速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应用的整体水平、逐鹿国际信息产业主战场打下了良好基础。

最近,该所又传出喜讯:由该研究所设计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速集成电路流片成功。经过测试,这种光纤通信中用于发射、接收的芯片达到了25Gbits速率。这种以深亚微米CMOS工艺设计的芯片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达到了目前世界高速芯片设计的最高水平,并将很快应用到华为公司的相关产品中去。近期该所通过测试的还有利用国内砷化镓工艺实现的一组光纤通信接收集成电路,速率也达到了25Gbits。另外,该所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手机射频芯片,也即将进行第一批流片制作。这一系列芯片的研制成功,标志着这个成立不久的研究所的集成电路设计正在向世界先进行列迈进。 <郑立琪>